我国核药上市品种有131个,大量产品为仿制药、非医保产品;原研产品多由本土企业研发,2019-2023年年复合增长率最高的为氟[18F]脱氧葡糖注射液,其2023年销售额为3亿元。 本报告由药智咨询-药品品类市场洞察BI系统生成,扫描报告中二维码申请试用!
系统用抗感染药多为临床常用药,金额大,是国采重点品类;市场规模受疫情,和国采持续推进影响,处于成熟萎缩趋势,暂未恢复至2019年前; 患者错误自我药疗、医疗机构用药习惯、销售渠道监管等特殊国情导致抗生素一定程度不规范应用; 抗生素不同代际品种各有特色,广泛普药化应用;受抗生素研发靶点机制落后,研发周期长,耐药性产生周期短,盈利空间小等因素影响导致抗生素研发动力不足;头部大品种高度集中,过度重复仿制,品类产品老化,产品创新活力较弱。
皮肤病药物中,皮肤病用抗生素和化疗药市场份额由2016 年的5% 增长至2023 年的15%15%,而皮肤病用抗真菌药市场份额则由2016 年的24% 下降至2023 年的16%16%;皮肤病药物中原研药占比较低,主要集中在其它治疗皮肤病药物、抗银屑病药领域;医院端主要销售皮肤病用抗生素和化疗药;而皮肤病用抗真菌药主要在零售端销售。
2025 年 1 季度贸易总额呈现下降趋势,环比去年 4 季度,进口贸易额及出口贸易额都出现下浮的情况。 出口方面,2025 年 1 季度亚洲市场为最大出口贸易市场,市场份额占比达 32.75%。2025 年 1 季度中国对 RCEP 国家、“一带一路”和东盟出口总额分别是 163.36 亿元、181.59亿元、60.91 亿元;相比 2024 年 Q4 季度,RCEP 国家下降 11.93%,“一带一路”下降14%,东盟下降 19.57%。2025 年 1 季度,中国医疗器械的主要出口地为美国、日本、德国,美国为中国最大的出口贸易国家,占中国出口市场的 24.29%。2025 年 1 季度中国出口医用耗材的金额占比最高,达 44.99%。中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中,广东省为出口额最大的省份,2025 年 1 季度出口额为 181.75 亿元。 进口方面,2025 年 1 季度欧洲市场为最大进口贸易市场,市场份额占比达 41.66%。2025 年 1 季度,中国医疗器械的主要进口地为美国、德国、日本,其中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进口贸易国家,占中国进口市场的 22.71%。2025 年 1 季度中国进口医疗设备的金额占比最高,达 47.35%。中国医疗器械进口贸易中,上海市为进口额最大的省份,2025 年 1 季度进口额为 298.16 亿元。 2023 年 4 季度 - 2025 年 1 季度,中国器械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长率为-2.00%;其中出口额平均增长率-0.39%、进口额平均增长-3.86%,均呈负增长趋势。
近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开展心脏起搏器等医用耗材价格信息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申报截至 2025 年 4 月 15 日的全国各省集中带量采购最低价及非带量最低价。此次集采涵盖心脏起搏器等 4 类高值耗材,凸显了神经和心血管手术器械市场在政策调控与临床需求双重驱动下的复杂格局。 药智医械数据库(2024 年 1 月-12 月),覆盖全国 58 种神经和心血管手术器械产品,总计 404 万件采购量,涉及 35 条省级及以上集采公告(含 16 个中标项目、19 个接续采购项目)。 2024 年,药智医械数据收录神经和心血管手术器械国家集采相关数据 105 条,均为接续采购项目
据药智医械数据最新统计,2025年Q1季度中,全国批准的注册医疗器械数量环比下降11.6%;审批备案的医疗器械数量环比下降27.7%。 在全国批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中,国产第Ⅱ类医疗器械产品共5659项,国产第Ⅲ类医疗器械产品有782项,进口第Ⅱ类医疗器械产品90项,进口第Ⅲ类医疗器械产品110项。其中,国产器械总体占比高达96.9%。 从产品类别来看,在2025年Q1季度首次注册的医疗器械中,体外诊断试剂(925件)、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763件)及口腔科器械(287件)的注册数量排名前三。
近年来,在国家集采与地方挂网政策的推动下,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迎来了快速演变。2024 年 7 月,国家医保局正式将冠脉球囊、外周血管支架纳入第五批集采目录,覆盖全国30 个省(市、区),采购周期为 2 年。 据药智医械数据统计,2024 年血管介入器械中标/挂网数据总量达 41.77 万条,涉及100 余种产品。中标/挂网数量最多的包括血管用球囊扩张导管、导引导管、血管造影导管等。
招投标市场作为行业资源配置的“晴雨表”,精准映射了政策导向、区域发展差异与企业战略选择。据 2025 年 2 月数据显示,全国招投标项目总量突破 5.3 万条,交易金额近500 亿元,沿海经济强省与中西部补短板区域呈现鲜明的需求分层——浙江、广东聚焦高端设备智能化升级,新疆、安徽则密集采购基础耗材与检测设备。这种分化不仅揭示了医疗资源分配的“东西梯度”,更折射出企业需在技术壁垒与性价比之间寻找平衡点的现实挑战。 当前,行业正站在高质量发展的转折点:一方面,手术机器人、分子影像等尖端领域仍被外资垄断,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亟待突破;另一方面,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国产品牌通过差异化创新,在麻醉机、心电监护仪等品类实现超 60%的市占率,印证了本土化服务与成本控制的竞争优势。 本文基于 2025 年 2 月招投标数据,深入剖析市场结构、企业策略与区域动态,为行业参与者厘清竞争逻辑、捕捉政策红利提供关键洞察。
国产Ⅱ、Ⅲ类注册医疗器械一站查询。
全国各省市医用耗材中标、挂网数据查询。
全国各地医疗器械带量采购招标、中标信息。
全球数十万份医疗器械说明书检索查询。
上海乘鹰
广州市桐晖药业有限公司
深圳优创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泽盛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晋湘药用辅料有限公司
【分析检测】
【产品注册】
【工艺技术】
【信息服务】